合同变更内容约定不明确该如何处理?


在商业活动或者日常生活中,合同变更内容约定不明确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下面将结合法律规定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合同变更。合同变更指的是合同成立后,当事人在原合同的基础上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补充。比如原本约定的交货时间、交货地点、货物价格等条款发生了变化,就需要对合同进行变更。然而,当合同变更内容约定不明确时,就容易引发纠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这一规定是处理此类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它的意思是,如果合同双方对变更的内容没有清晰、明确的约定,那么法律就认为这份合同没有发生变更,双方仍然要按照原来合同的条款履行各自的义务。 举个例子来说,甲和乙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甲向乙购买100件商品,价格为每件100元。后来双方协商对价格进行变更,但在变更协议中只是模糊地写了“价格适当调整”,没有明确调整后的具体价格。这种情况下,按照法律规定,就推定为价格没有变更,甲仍然要按照每件100元的价格向乙支付货款。 不过,如果双方能够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对不明确的变更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那么可以重新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具有和原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双方应当按照补充协议的约定履行。例如,在上述例子中,甲和乙可以再次协商确定具体的调整价格,并签订补充协议。 如果双方无法协商一致,并且对合同变更内容的争议较大,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申请仲裁,由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证据来确定合同变更的内容是否有效以及如何履行。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比如,双方在协商变更合同时的聊天记录、邮件往来、会议纪要等,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总之,当合同变更内容约定不明确时,首先推定为未变更,双方应按原合同履行。若能协商则签订补充协议明确内容,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在签订合同和变更合同时,双方都应当尽量确保合同条款的清晰明确,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