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存储爆炸物罪该如何认定?


非法存储爆炸物罪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罪名,准确认定它对于维护社会安全和司法公正至关重要。下面从多个方面来详细讲解该罪名的认定。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非法存储爆炸物。这里的“非法”,指的是违反国家有关爆炸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存储”则是指存放、储存爆炸物的行为。而爆炸物通常包括各类炸药、雷管、导火索、黑火药、烟火药等能够引起爆炸的物品。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合法的手续,私自存放这些具有爆炸危险的物品,就可能涉及非法存储爆炸物。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明确规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存储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为认定非法存储爆炸物罪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 在认定该罪名时,需要考虑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是故意进行非法存储爆炸物的行为。也就是说,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仍然去存储爆炸物。如果是因为不知情或者被他人欺骗而持有爆炸物,一般不构成此罪。例如,甲帮乙保管一个箱子,并不知晓箱子里装的是爆炸物,这种情况下甲就不构成非法存储爆炸物罪。 客观方面,要有非法存储爆炸物的行为。并且,存储的爆炸物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标准才会构成犯罪。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非法存储炸药、发射药、黑火药一千克以上或者烟火药三千克以上、雷管三十枚以上或者导火索、导爆索三十米以上的,就应当以非法存储爆炸物罪定罪处罚。 此外,还要考虑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如果存储爆炸物的行为对公共安全造成了现实的威胁,那么认定为犯罪的可能性就更大。比如,将爆炸物存放在人员密集的场所,或者存储的爆炸物存在随时爆炸的危险等情况。相反,如果存储的爆炸物数量很少,且妥善保管,没有对公共安全造成实际威胁,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被认定为犯罪,而是给予行政处罚。 总之,认定非法存储爆炸物罪需要综合考虑主观故意、客观行为、数量标准以及社会危害性等多个因素,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准确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