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赡养事实的人如何才能继承遗产?


在法律中,有赡养事实的人若想继承遗产,有多种途径,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是法定继承。法定继承是在被继承人没有留下遗嘱的情况下,按照法律规定的顺序来分配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虽然有赡养事实的人通常不在法定继承人范围内,但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条,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这意味着有赡养事实的人可以通过向法院请求,主张自己因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从而获得适当份额的遗产。 其次是遗嘱继承。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通过订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如果被继承人立下合法有效的遗嘱,明确表示将自己的部分或全部遗产留给有赡养事实的人,那么该人就可以依据遗嘱继承遗产。遗嘱的形式包括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等。每种遗嘱都有其法定的形式要件,例如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等。只有符合法定形式的遗嘱才具有法律效力。 最后是遗赠扶养协议。遗赠扶养协议是一种双方的法律行为,是遗赠人和扶养人之间关于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的生养死葬的义务,遗赠人的财产在其死后转归扶养人所有的协议。如果有赡养事实的人与被继承人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并且按照协议履行了赡养义务,那么在被继承人去世后,就可以依据该协议继承遗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八条规定,自然人可以与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该组织或者个人承担该自然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与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相比,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是最高的。当遗赠扶养协议与遗嘱内容发生冲突时,以遗赠扶养协议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