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亲人后去自首会怎么判?
我一时糊涂诈骗了亲人的钱,现在特别后悔,想去自首。但不知道这种诈骗亲人的情况,去自首后法院会怎么判刑,是会从轻处罚吗,还是和普通诈骗一样量刑?心里很忐忑,想了解清楚。
展开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诈骗罪的基本概念。诈骗罪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的手段,让他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处分财产,从而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于诈骗亲人的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一定特殊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诈骗近亲属的财物,近亲属谅解的,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即使要追究刑事责任,也会酌情从宽。这是因为亲属之间的关系较为特殊,与普通的社会关系不同,所以在量刑时会考虑这种特殊的亲情关系。 而自首是一个法定的从轻、减轻处罚情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也就是说,当诈骗亲人后去自首,法院会结合具体的诈骗金额、情节严重程度、亲人是否谅解等因素综合判断。如果诈骗金额属于数额较大,并且亲人表示谅解,再加上有自首情节,那么很可能会从轻处罚,甚至有可能判处缓刑或者单处罚金。但如果诈骗数额巨大或者特别巨大,即使有自首和亲人谅解的情节,从轻处罚的幅度也会相对有限,但仍然会在量刑时予以考虑。 所以,诈骗亲人后去自首,具体的判刑结果要结合多个因素综合考量,并且会依据法律规定在量刑上体现从轻、减轻的倾向。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