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工伤怎么判定赔偿?
普通工伤判定赔偿是一个较为复杂但有明确法律规定的过程,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要确定是否属于工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此外,第十五条规定了视同工伤的情形,比如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等。
确定为工伤后,接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这是为了确定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
最后,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果进行赔偿。赔偿项目和标准在《工伤保险条例》中有明确规定。例如,职工因工 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按月支付的伤残津贴;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8个最新问题
双方共4人打架斗殴致5人轻微伤是否会构成寻衅滋事罪?
集体合同必须经过集体协商才能签订吗
个体户是否需要报增值税?
债权转让是否需要列原债权人为第三人?
申请劳动仲裁对公司是否有影响?
中国最高判刑多少年?
税务登记注销成功意味着什么?
本人和身份证照片差别大是否可以重新办理身份证?
离职后医保可以自己续交吗?
采购洗涤用品是否需要缴纳印花税?
个人所得税赡养证明怎么开?
加油站经营权可以抵押吗,是否合法?
农村合疗大病二次报销的标准是什么?
无证驾驶机动船舶情节严重该如何认定?
当事人是否 可以选择管辖法院?
盗窃罪相关解释一的内容是什么?
近似商标侵权有哪些表现形式?
我全责对方跑了算逃逸吗?
已为您展示了 18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