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垄断行为要如何判断?

我在做生意的时候感觉同行有垄断市场的嫌疑,但我不太确定。我想知道在实际情况中,判断垄断行为有哪些方法和标准,依据哪些因素能准确认定一个行为是不是垄断行为,希望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展开 view-more
  • #垄断行为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垄断行为是一种限制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利益的行为。判断垄断行为对于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垄断行为的主要类型,我国《反垄断法》规定了三种主要的垄断行为,分别是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对于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者通过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排除、限制竞争。比如,几家大型的家电企业联合起来,约定统一提高家电的销售价格,这就属于横向垄断协议中的固定价格行为。这种行为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使得消费者无法享受到市场竞争带来的价格优惠。根据《反垄断法》第十三条规定,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等垄断协议。 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也是常见的垄断行为之一。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比如,一家在当地具有绝对优势的供水企业,要求所有使用其供水服务的企业必须购买其指定的水表,否则就停止供水,这就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搭售行为。《反垄断法》第十七条规定,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主要是指经营者通过合并、资产购买、股份购买、合同约定、人事安排、技术控制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比如,两家大型的互联网企业合并,可能会导致该领域的市场竞争大幅减少,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反垄断法》第二十条对经营者集中进行了定义,并且规定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在判断垄断行为时,还需要考虑行为的目的和效果。有些行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垄断行为,但如果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促进创新等正当理由,并且不会对市场竞争造成实质性的损害,那么就可能不被认定为垄断行为。此外,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市场情况、行业特点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总之,判断垄断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