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法律上如何认定精神病?

我家里有个亲戚行为举止有些异常,感觉像是有精神病,但又不确定。我们想从法律层面确定一下他是不是精神病,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到一些财产分配和监护权的问题。所以想问问,法律上是怎么认定精神病的呢?
展开 view-more
  • #精神病认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上,认定精神病主要涉及专业医学鉴定和法律程序两个方面。首先,从专业医学鉴定来讲,精神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认定是否患有精神病,需要由专业的精神科医生依据一系列的诊断标准进行判断。这些标准通常涵盖了患者的症状表现、病史、家族遗传情况等多方面信息。症状表现包括是否存在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情绪不稳定、行为异常等。比如,一个人经常声称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就可能是幻觉的表现。对于病史的了解,医生会询问患者过去是否有过类似的精神异常发作,以及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等。家族遗传情况也很重要,如果家族中有精神病史,那么患者患精神病的概率可能会相对较高。在进行医学鉴定时,精神科医生会采用多种方法,如临床访谈、心理测评等。临床访谈就是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社交等方面的情况,以及精神症状的具体表现。心理测评则是通过一些标准化的测试工具,来评估患者的认知、情感、智力等方面的功能。 从法律程序上来说,一般是在涉及特定的法律事务时,由相关机构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这些特定的法律事务包括刑事案件中的刑事责任能力判断、民事案件中的行为能力判断等。在刑事案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可能患有精神病,法院、检察院或公安机关会委托鉴定机构对其进行精神病鉴定,以确定其在犯罪时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民事案件中,如涉及财产处分、签订合同等行为时,如果当事人被怀疑患有精神病,也需要进行鉴定,以确定其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一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总之,法律上认定精神病是一个严谨的过程,需要专业的医学鉴定和遵循法定的程序,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