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财产公证协议书怎样才能生效?


婚后财产公证协议书生效问题涉及多个方面,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要明白婚后财产公证协议书是夫妻双方在婚后对各自财产和共同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等事项进行约定的书面文件。其生效一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从主体方面看,签订协议的双方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就是说,只有具备相应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能够独立表达自己意愿的人签订的协议书才可能生效。 其次,协议的内容要合法。这意味着协议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例如,不能通过协议约定逃避债务或者侵犯他人的财产权等。《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再者,双方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这要求双方是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签订协议,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如果一方是在被欺骗或者被强迫的情况下签订的协议,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和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受欺诈方或者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另外,关于财产公证,虽然公证不是协议书生效的必经程序,但经过公证的协议书具有更强的证明力。公证机构会对协议的内容和签订过程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法律规定和双方的真实意愿。如果双方办理了财产公证,那么在后续可能出现的纠纷中,公证文书可以作为有力的证据。 婚后财产公证协议书生效需要满足主体合格、内容合法、意思表示真实等条件,公证能增强其证明力。在签订协议书时,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以确保协议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