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出现后如何进行调解和起诉?


当出现医疗纠纷后,调解和起诉是两种常见的解决途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它们的具体操作方式。首先是调解。调解是一种相对温和、快捷的解决方式。一般来说,有三种常见的调解途径。第一种是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这就好比两个人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双方就争议的问题进行沟通,尝试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协商解决医疗纠纷应当坚持自愿、合法、平等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尊重客观事实。第二种是申请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一个中立的第三方机构,他们会组织医患双方进行调解。这种调解方式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由医患双方共同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一方申请调解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第三种是行政调解。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对医疗纠纷进行调解。这是借助行政力量来解决纠纷。接下来是起诉。如果调解无法解决问题,当事人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的第一步是准备相关材料,比如病历、诊断证明、费用清单等能证明医疗纠纷存在以及自己受到损害的证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准备好材料后,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证据。法院受理后,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包括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最后,法院会根据审理情况作出判决。总之,在医疗纠纷出现后,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