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异地就医如何备案?


异地就医备案是指参保人员前往参保地以外的地区就医时,按照规定向参保地医保部门进行备案登记的一项制度。通过备案,参保人员在异地就医产生的医疗费用能够按照参保地的医保政策进行报销。 根据《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规定,以下为您介绍异地就医备案的常见流程和要点。 首先,确认备案类型。常见的异地就医备案类型有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异地转诊人员等。不同类型所需材料和流程略有差异。比如异地安置退休人员,指退休后在异地定居并迁入户籍的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是在异地居住生活且符合参保地规定的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是用人单位派驻异地工作的人员;异地转诊人员,则是因当地医疗机构诊断不了或者可以诊断但治疗水平有限,需转往外地就医的人员。 接着,准备备案材料。一般来说,异地安置退休人员通常需提供身份证、社保卡、异地居住证明(如居住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要准备身份证、社保卡、居住证明;常驻异地工作人员需身份证、社保卡、异地工作证明(由工作单位开具);异地转诊人员需要携带身份证、社保卡、当地医院开具的转诊证明。 然后,选择备案方式。目前主要有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线上备案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参保地医保部门的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办理。以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为例,下载并注册登录后,在首页找到“异地备案”板块,按照系统提示填写备案信息,上传相关材料,提交备案申请即可。线下备案则需参保人员携带准备好的材料前往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窗口,填写《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登记表》,办理备案手续。 最后,查询备案结果。提交备案申请后,可以通过线上渠道查询备案进度和结果。若备案成功,在异地就医时持本人社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就可以直接结算医疗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医保政策和备案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在进行异地就医备案前,建议您先咨询参保地的医保部门,了解详细的备案流程和所需材料。同时,及时关注医保政策的变化,确保备案和就医过程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