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被诈骗团伙获取后如何补救?


当个人信息被诈骗团伙获取后,可采取以下补救措施。首先要保留证据,这是后续维权的基础。证据涵盖与诈骗团伙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短信内容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这些都属于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保留好证据,能为后续公安机关的调查以及可能的诉讼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立即修改重要账号的密码,包括但不限于银行账户、社交媒体、电子邮箱等。修改密码时,要确保新密码强度足够,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且不要使用与原密码相似或有规律的密码。同时,开启账户的双重验证功能,这样即使密码泄露,没有额外的验证信息,不法分子也难以登录账户。 接着,要及时通知相关机构。若涉及银行账户信息泄露,应马上联系银行冻结账户,防止资金被盗取。依据《储蓄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储户遗失存单、存折或者预留印鉴的印章的,必须立即持本人身份证明,并提供储户的姓名、开户时间、储蓄种类、金额、账号及住址等有关情况,向其开户的储蓄机构书面申请挂失。若个人身份信息可能被冒用办理电话卡、营业执照等,要分别联系通信运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处理。 还需向公安机关报案,向警方详细描述信息泄露的过程、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若诈骗团伙利用获取的信息实施更严重的犯罪行为,将依法受到更严厉的制裁。 最后,持续关注个人信用报告。可定期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查看是否有异常的贷款、信用卡申请等记录。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向征信机构提出异议申请,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个人信息被诈骗团伙获取后可能带来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