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方案如何进行审核?


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方案的审核是一个严谨且重要的过程,涉及多方面的法律规定和要求。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国有企业改制。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国有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制度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它是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关于审核主体,一般情况下,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方案的审核主体通常是当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简称“国资委”)。国资委作为代表政府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对国有企业的改制方案进行全面审核,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运营。这一规定依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该条例明确了国资委在国有企业改制等重大事项中的监督管理职责。 在审核标准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方面。一是合法性标准。改制方案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例如,在产权转让过程中,要遵循《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确保转让程序合法合规。二是可行性标准。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比如,改制后的企业要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职工权益保护标准。国有企业改制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方案必须充分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这包括职工的安置、社会保险等方面,依据《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要妥善处理与职工的劳动关系。 审核步骤一般如下:第一步,企业制定改制方案。这需要企业组织专业人员,对企业的资产、人员、业务等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改制方案。第二步,内部审议。企业将改制方案提交给企业内部的决策机构,如董事会、职工代表大会等进行审议。董事会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对方案进行审核,职工代表大会则要重点关注职工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第三步,报送审核。企业将经过内部审议通过的改制方案报送当地国资委。第四步,国资委审核。国资委收到方案后,会组织相关专家和人员对方案进行全面审核。审核过程中,可能会要求企业提供补充材料或进行说明。第五步,反馈意见。国资委将审核意见反馈给企业,企业根据反馈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第六步,最终审定。经过修改完善后的方案再次报送国资委,经国资委最终审定通过后,企业方可实施改制。 在审核过程中,企业需要积极配合国资委的工作,按照要求提供相关材料,如企业的财务报表、产权证明、职工安置方案等。同时,企业要及时与国资委沟通,解答审核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此外,企业还应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确保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方案的审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方面。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改制方案,并积极配合审核工作,以确保改制工作的顺利完成,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