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广告诈骗如何判刑?


电视广告诈骗的判刑需要依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 首先,如果广告发布者或相关主体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电视广告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通常会以诈骗罪论处。根据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就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 在量刑方面,有不同的情形: - 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一般指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 -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通常指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 此外,如果存在从犯、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法院在量刑时会予以综合考量。 司法机关判定是否构成电视广告诈骗时,会从多个方面审查证据。主体方面,确认实施诈骗行为的主体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主观方面,看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客观方面,会核实行为人是否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行为,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该错误认识处分财产,从而导致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 相关法律条文依据是《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相关概念: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是法律对于诈骗公私财物金额不同程度的界定,用于确定不同的量刑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