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该怎么起诉?


当遇到肇事逃逸需要起诉时,我们要分情况来看,因为起诉分为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它们有着不同的流程和要求。 首先是刑事诉讼方面。如果肇事逃逸的情况达到了刑事犯罪的标准,比如导致人员重伤、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等,那么通常是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公诉。在这个过程中,受害者或者其家属不需要自行启动刑事诉讼程序。公安机关会对肇事逃逸案件进行立案侦查,收集相关证据,确定犯罪嫌疑人。等侦查结束后,会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检察机关经过审查,如果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就会向法院提起公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然后是民事诉讼方面。如果受害者想要获得民事赔偿,比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就需要自己提起民事诉讼。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要准备好相关材料,包括起诉状、证据材料等。起诉状要写明原被告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以及事实和理由。证据材料比如事故现场的照片、交警部门的事故认定书、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医疗费发票等,这些材料能够证明事故的发生以及受害者所遭受的损失。第二步,确定管辖法院。一般是向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诉。侵权行为地通常就是事故发生地。第三步,将准备好的材料提交给法院,法院会进行审查。如果符合立案条件,法院就会受理案件,并通知双方当事人。之后,法院会安排开庭审理,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可以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最后,法院会根据审理情况作出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同时,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一般民事侵权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