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交规中事故处理流程规定是什么?


在新交规里,交通事故处理有着明确的流程规定。 首先是事故发生后的现场处理。当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立即停车,这是基本要求,目的是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如果有人员伤亡,首要任务是救助伤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同时,要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等措施扩大示警距离。 接着是报警与通知保险公司。当事人要迅速报警,向交警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大致情况等信息。与此同时,也要及时通知自己的保险公司,向其报案。保险公司会根据报案情况安排后续的定损等工作。 之后是等待交警到场进行勘查。交警到达现场后,会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包括测量事故车辆的位置、痕迹,询问当事人和证人等。交警会根据勘查和调查的情况,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这个认定书是确定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指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然后是事故的协商与调解。如果当事人对事故责任认定没有异议,并且双方都愿意协商赔偿事宜,可以自行协商。若协商不成,可以申请交警部门进行调解。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维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结论之日起十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最后,如果协商和调解都无法解决赔偿问题,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