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报警晚了该如何起诉?


首先要明确,交通事故报警晚了也是可以起诉的。 第一步是搜集证据,尽可能收集事故发生时的各种证据,像事发时的图片、视频监控,要是有当时车辆破坏情况的照片那就更好了;还有目击者的证词,医院的医疗纪录,修车的单据等。虽然报警晚了,不过还是要尽快去交警队报备,说明没及时报警的原因,争取拿到官方的事故处理程序或者让交警帮忙认定责任。就算报案晚了,也可以找交警队要事故责任判定书,这个对于后续的赔偿很关键,如果交警队不给,要询问清楚原因以及需要补充什么资料。 接着是写好起诉书,也就是整理出起诉状。在起诉状里要详细写清楚你自己(原告)和要告的人(被告)的基本信息,还要明确写出诉讼请求,比如要求对方赔偿多少钱等,同时要把为什么提出这样要求的事实和理由写明白。然后把收集到的有关证据都整理好,比如事故现场照片、看病的发票、因为事故请假的请假条、修车费用明细等。要是有人受伤,还需要有伤残等级鉴定报告。 之后就可以提出起诉了,带上整理好的起诉状和所有证据,前往事故发生地的法院提交。法院会在7天内审查你提交的材料是否合格,如果通过就会给你立案,如果不通过会告知你具体原因。 最后就是参加诉讼,法院立案后,会把起诉书副本寄给被告,后续就按照法院安排的流程参与庭审等环节。 法律依据方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八条指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未报警,在事故现场撤除后,当事人又报警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记录内容予以记录,并在三日内作出是否接受案件的决定。经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制作受案登记表;经核查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这也说明及时报警和保护现场是很重要的,但即使没及时报警,也不意味着就不能起诉。 相关概念: 诉讼时效:指权利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行使权利,否则可能丧失法律保护的一种制度。在交通事故赔偿请求权中,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也就是说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三年内没有提起诉讼,可能会丧失胜诉权利,但存在特殊情况(如受害人因伤势严重无法及时主张权利、因不可抗力因素未能在三年内起诉),可申请延长诉讼时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