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是如何构成的?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下面为你详细讲解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 首先是主体要件。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里的公司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企业则涵盖了除公司以外的其他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机关通常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团体是指各种群众团体组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其次是主观方面。单位犯罪的主观方面要求单位具有犯罪故意或者过失。犯罪故意是指单位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是指单位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比如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故意违反环保法规排放污染物,就属于故意犯罪;若单位由于管理不善,疏忽了对设备的安全检查,导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则可能构成过失犯罪。 再者是客体要件。单位犯罪侵犯的客体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不同的单位犯罪所侵犯的客体有所不同,例如单位实施的金融诈骗犯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单位实施的环境污染犯罪,侵犯的客体则是国家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秩序。 最后是客观方面。单位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单位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是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实施的。也就是说,单位犯罪的行为必须是体现单位意志,为了单位的利益而实施的。例如单位集体研究决定采用虚假的纳税申报手段少缴税款,这就是单位意志的体现,属于单位犯罪的客观行为表现。只有同时具备以上四个要件,才能认定构成单位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