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经营罪包括哪些行为?


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哪些行为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首先,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这里的专营、专卖物品,是指由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必须由特定部门或者单位经营的物品,比如烟草、食盐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规定,经营烟草制品批发业务的企业,必须经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如果未经许可就擅自经营烟草,就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其次,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这些许可证和批准文件是国家对特定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比如,进出口许可证是企业进行进出口业务的必要凭证,买卖这些证件的行为,破坏了国家对市场的监管秩序。《刑法》将这种行为纳入非法经营罪的范畴。 再者,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业务受到严格的监管。从事这些业务需要经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常见的如“地下钱庄”,通过非法手段为他人进行资金转移、汇兑等业务,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也会构成非法经营罪。《刑法》明确规定了这类行为属于非法经营罪的情形。 最后,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这是一个兜底条款,由于市场情况复杂多变,法律难以一一列举所有的非法经营行为。司法实践中,会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对市场秩序的破坏程度等来判断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例如,在疫情期间,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就可能被认定为非法经营罪。根据《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违反国家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