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套现会怎么判刑?


非法套现是一种严重危害金融秩序的行为。通俗来讲,非法套现就是通过不正规的手段,把信用卡里的额度变成现金,而不是用于正常的消费交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非法套现行为如果达到一定的标准,就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根据2010年5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20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应当以非法经营罪立案追诉。 《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非法套现行为的量刑,法院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比如套现的金额大小、给金融机构造成的损失情况、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程度、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如果套现金额较小,危害相对较轻,可能会在量刑上相对从轻。但如果套现金额巨大,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那么就可能面临较为严厉的刑罚。所以,一旦涉及非法套现,应及时认识到错误,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处理,争取从轻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