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放贷利率多少算违法?


在探讨民间放贷利率多少违法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民间放贷。民间放贷,简单来说,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非金融企业之间进行的借贷活动。这种借贷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朋友之间、亲戚之间的借款,或者一些小型企业向个人的借款等。 为了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这里所说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举个例子,如果在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3.65%,那么四倍就是14.6%。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民间借贷的利率如果超过了14.6%,超过的部分就不受法律保护。如果借贷双方因为利率问题产生纠纷,起诉到法院,法院对于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部分利息,是不会支持出借人的请求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规定是从2020年8月20日开始施行的。对于2020年8月20日之后新受理的一审民间借贷案件,借贷合同成立于2020年8月20日之前,当事人请求适用当时的司法解释计算自合同成立到2020年8月19日的利息部分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对于自2020年8月20日到借款返还之日的利息部分,适用起诉时本规定的利率保护标准计算。 此外,法律规定的这个利率上限是为了防止高利贷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如果民间放贷的利率过高,可能会给借款人带来沉重的负担,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无论是出借人还是借款人,都应该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借贷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