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会受到什么罪的影响?


未成年犯罪所受的罪的影响涉及多个方面,我们先来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中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犯罪,其所受到的影响和处罚有所不同。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考虑到未成年人在心智和认知上还不够成熟,他们的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相对较弱。 从犯罪的罪名来看,如果是一些轻微的犯罪行为,比如初犯、偶犯一些轻微的盗窃、诈骗等罪名,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能会适用一些非刑罚的处置措施。例如,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而对于一些严重的犯罪,像上述提到的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所涉及的特定严重犯罪,以及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符合特定条件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等,未成年人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过即便如此,在刑罚的适用上也和成年人有区别。根据法律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未成年犯罪所留下的犯罪记录也会受到特殊对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这一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使其在回归社会时能够减少因犯罪记录带来的不利影响。 未成年犯罪所受的罪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法律上的责任承担,也包括对其未来生活和发展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但总体而言,法律在惩罚犯罪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的特点,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