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遗产属于行为还是事件?


在法律领域中,要判断继承遗产是行为还是事件,需要先明白行为和事件的法律概念。法律行为指的是人们基于意思表示而实施的、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它强调的是当事人的主观意愿和行动。而法律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 继承遗产的情况较为复杂,它既可能体现为法律行为,也可能属于法律事件。法定继承是基于法律规定而发生的,当被继承人死亡这一事实出现时,符合法定条件的继承人就依法取得了继承遗产的权利。被继承人的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情况,属于法律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只要满足这些法定条件,继承就会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遗嘱继承则有所不同,它是被继承人通过订立遗嘱的方式来处分自己的财产,指定继承人及继承份额等。订立遗嘱是被继承人基于自己的意思表示而实施的行为,体现了当事人的主观意愿。从这个角度看,遗嘱继承涉及到法律行为。同时,遗嘱继承也需要被继承人死亡这一事件来触发实际的继承发生。所以,遗嘱继承既包含了被继承人订立遗嘱的法律行为,又以被继承人死亡这一法律事件为条件。 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也有各自的特点。遗赠是被继承人通过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同样需要被继承人订立遗嘱的法律行为以及被继承人死亡的法律事件。遗赠扶养协议是遗赠人与扶养人之间订立的,由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遗赠人将自己的合法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于其死后转移给扶养人所有的协议。这是双方基于意思表示达成的协议,属于法律行为,但也需要遗赠人死亡这一事件来实现财产的转移。 综上所述,继承遗产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行为或者事件,它是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相互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类型的继承方式在行为和事件的体现上各有侧重,但都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法律因素来确定其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