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案一旦立案就必须判刑吗?


诈骗案立案后不一定会判刑,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以下为你详细分析: 首先,从犯罪构成角度来看,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数额较大”是诈骗罪的一个重要入罪标准,不同地区可能会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如果诈骗金额未达到当地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可能不构成诈骗罪,也就不会被判刑。例如,在某些地区立案标准为5000元,若诈骗金额为3000元,未达到该标准,通常不会以诈骗罪论处。 其次,从证据角度分析,即使诈骗金额达到了立案标准,但若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例如,只有被害人的陈述,没有其他如转账记录、证人证言等相关证据佐证诈骗行为的存在,法院可能会因证据不足而判决被告人无罪。 再次,从犯罪情节和被告人表现来看,即使构成诈骗罪,若犯罪嫌疑人有自首、立功等减刑情节,且主动退赃,认罪态度良好,犯罪金额较小,情节轻微的,法院可以免除犯罪嫌疑人的刑事处罚。比如,犯罪嫌疑人在实施诈骗后,主动向公安机关自首,积极退还全部诈骗所得,并且在法庭上真诚悔罪,这种情况下,法院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免除其刑事处罚。 最后,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所以,诈骗案立案后是否判刑,需要经过人民法院的审理,根据具体情况依法作出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