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犯罪一定是故意犯罪吗?
我不太理解作为犯罪和故意犯罪的关系,想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作为犯罪都是故意犯罪。比如说,有些行为我感觉是主动去做的,但可能也不是故意要造成坏结果,这算作为犯罪吗?我想搞清楚它们之间的界限。
展开


要解答“作为犯罪一定是故意犯罪吗”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作为犯罪和故意犯罪。 作为犯罪,简单来说,就是行为人以积极的身体动作去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比如主动去偷别人的东西,通过积极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而故意犯罪呢,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情况。也就是说,故意犯罪强调的是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心态。 实际上,作为犯罪并不一定都是故意犯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这表明,犯罪在主观方面存在故意和过失两种形态。 在很多情况下,行为人虽然以积极的行为实施了犯罪,但主观上可能是过失的心态。比如,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因为疏忽大意用错了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医生积极地实施了用药这个行为,属于作为犯罪,但他并不是故意要伤害患者,而是由于疏忽大意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这就是过失犯罪。再比如,工厂的工人在操作机器时,本应按照规定进行检查和维护,但他疏忽了这一环节,结果机器故障引发了安全事故。工人积极地进行了操作行为,可主观上并不是故意造成事故,而是因为过失,同样属于作为的过失犯罪。 综上所述,作为犯罪既可以是故意犯罪,也可以是过失犯罪。不能简单地认为作为犯罪就一定是故意犯罪,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和客观行为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