殴打他人是否属于校园霸凌行为?
我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殴打了,我想知道这种打人的行为算不算是校园霸凌。我不太清楚校园霸凌的界定,就想弄明白孩子遇到的这个情况是不是校园霸凌,以便后续采取合适的措施。
展开


校园霸凌通常是指在校园环境中,一方对另一方进行的重复、长期且带有攻击性的行为,其目的是使受害者在身体、心理或情感上受到伤害。而殴打他人是一种使用暴力对他人身体进行攻击的行为。 从法律角度来看,我国虽然没有专门一部法律对“校园霸凌”作出明确的定义,但有一些相关的法律规定可以作为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相关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 一般情况下,如果在校园内发生殴打他人的行为,且这种行为符合霸凌行为的特征,比如具有重复性、故意性以及造成受害者身心伤害等,那么是可以认定为校园霸凌行为的。但如果只是偶尔的一次冲突导致的殴打,可能就不能简单地认定为校园霸凌,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判断。比如起因是否是双方的口角,是否是临时起意等。不过,无论是否构成校园霸凌,殴打他人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殴打行为造成他人轻伤以上的后果,还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所以,对于校园内殴打他人的行为,学校和家长都应该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