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是否会减轻处罚?
我朋友打算实施盗窃,已经准备好了作案工具,但还没开始行动就被发现了。我想知道这种处于犯罪预备阶段的情况,在法律上会不会减轻处罚呢?我很关心这个问题,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还没正式开始犯罪的实行行为,只是在为犯罪做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准备作案工具、勘察犯罪地点等。 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意味着法律考虑到犯罪预备阶段,犯罪行为尚未实际实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相对既遂犯来说较小,所以在处罚上有一定的从宽处理空间。 然而,“可以”并不等同于“应当”。也就是说,对于犯罪预备是否减轻处罚,要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来判断。法官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比如预备实施的犯罪性质和严重程度。如果预备实施的是严重暴力犯罪,如故意杀人、抢劫等,虽然处于预备阶段,但因其潜在危害巨大,可能从轻、减轻处罚的幅度相对较小,甚至可能不减轻处罚。 此外,犯罪预备行为的程度也是重要考量因素。如果只是初步的准备,尚未接近犯罪的实行阶段,那么减轻处罚的可能性较大;如果预备行为已经非常接近犯罪的实行,对法益造成了较为紧迫的危险,减轻处罚的幅度可能会受到限制。还有犯罪人的主观恶性,若犯罪人是初犯、偶犯,且是在某些特殊情境下产生犯罪意图并进行预备,其主观恶性相对较小,更有可能获得减轻处罚。相反,如果犯罪人多次实施类似预备行为,主观恶性较大,减轻处罚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综上所述,犯罪预备在法律上是有减轻处罚的可能性,但具体是否减轻以及减轻的幅度,要由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判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