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不再是评判村集体成员的唯一标准了吗?
我是农村的,一直以为户口在村里就是村集体成员。但最近听说户口不再是评判村集体成员的唯一标准,我有点疑惑,想知道现在到底是怎么评判的,有哪些其他因素会影响村集体成员的认定呢?
展开


是的,户口不再是评判村集体成员的唯一标准。在法律层面,村集体成员资格的认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它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而并非单纯依据户口。 村集体成员资格,通俗来讲,就是成为村集体这个‘大家庭’一员的资格,拥有这个资格就能享受村集体的一些权益,比如土地承包、集体收益分配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在认定村集体成员资格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一是生活保障基础,也就是看是否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作为基本生活保障。比如有些人虽然户口在村里,但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不以村集体土地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在认定成员资格时就可能会有不同的考量。二是履行集体义务情况,如果一个人长期为村集体做贡献,履行诸如缴纳集体费用、参与集体劳动等义务,那么在认定成员资格时也会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此外,还会综合考虑居住情况等因素。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结合具体案件情况,全面审查各种因素来判断当事人是否具有村集体成员资格。所以说,户口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并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