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校园欺凌还手是否合法?


当遭遇校园欺凌时还手是否合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主要涉及到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这两个法律概念。 正当防卫是一种合法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正在遭受不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采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在校园欺凌的场景中,如果孩子是在被欺凌的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到进一步的伤害而还手,并且还手的程度与欺凌行为的程度相当,那么这种还手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正当防卫,是合法的。例如,对方只是轻轻推搡了一下,孩子进行了同样力度的回击,以阻止对方继续推搡,这就可能构成正当防卫。 然而,如果还手的行为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就可能构成防卫过当。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同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校园欺凌中,如果对方只是轻微的言语挑衅或者小幅度的肢体接触,而孩子还手时使用了凶器或者造成了对方严重的身体伤害,那么这种还手行为就可能被认定为防卫过当。因为孩子的还手行为超出了保护自己所需要的必要程度。 除了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对侵权责任有相关规定。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如果孩子的还手行为被认定为构成侵权,那么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在判断还手是否合法时,还需要考虑事发时的具体情境,比如欺凌行为是否正在进行、还手的时机、双方的力量对比等因素。同时,学校、家长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在事件发生后,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和处理,保障每一个孩子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