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扣工资是否合法?


在探讨迟到扣工资是否合法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也就是说,如果用人单位有关于迟到扣工资的规章制度,并且该制度是经过合法程序制定的,内容也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同时已经向劳动者公示或者告知,那么从制度层面,这种扣工资的做法可能是合法的。例如,公司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迟到多久扣多少工资的制度,并且在公司显眼位置张贴公布,或者通过邮件等方式告知了每一位员工。 然而,即使有合法的规章制度,扣工资的幅度也需要合理。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迟到扣工资的具体标准,但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迟到一般很难认定为给用人单位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如果用人单位仅仅以迟到为由大幅扣工资,很可能是不合法的。 此外,劳动者还享有一定的权益保障。如果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的扣工资行为不合法,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