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语言侮辱未成年人是否构成犯罪?


要判断未成年人语言侮辱未成年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侮辱罪这个概念。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对于未成年人之间的语言侮辱,如果要构成侮辱罪,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来看,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里的“其他方法”就包含了语言侮辱。但“情节严重”是一个关键的衡量标准。比如,语言侮辱行为造成被侮辱的未成年人精神受到严重伤害,出现抑郁、厌学等情况;或者侮辱行为在学校等公开场合广泛传播,严重损害了被侮辱者的名誉和声誉,使被侮辱者在同学中难以正常生活和学习等。 另外,由于是未成年人实施的行为,还要考虑刑事责任年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语言侮辱这类犯罪,如果实施侮辱行为的未成年人不满十六周岁,通常不会承担刑事责任,但可能会由其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等其他法律后果。 如果实施侮辱行为的未成年人已满十六周岁,且语言侮辱达到了情节严重的程度,那么就可能构成侮辱罪,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不过,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在量刑时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以,未成年人语言侮辱未成年人是否构成犯罪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具体情节和实施行为的未成年人的年龄来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