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合法吗,民间借贷有什么基本原则?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一般情况下,民间借贷是合法的,但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规定。 首先,合法的民间借贷需建立在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也就是说,借贷双方都得是能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比如精神正常、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而且借款的意愿必须是双方自愿的,不能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 其次,民间借贷的利率要合法。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这里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超出这个标准的利息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关于民间借贷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自愿原则。借贷双方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达成借款协议,任何一方不得强迫另一方借贷。这是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体现,就好比你去市场买东西,买不买、和谁买都由你自己决定。 二是公平原则。在民间借贷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对等。例如,利息的约定要合理,不能让一方承担过重的负担。就像买卖商品,价格要公平合理,不能一方占便宜,另一方吃大亏。 三是诚实信用原则。这要求借贷双方在整个借贷过程中都要讲诚信。借款人要如实告知自己的借款用途、还款能力等情况,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还款;出借人也要按照约定提供借款。比如,不能明明说好借10万,最后只给8万。 四是守法原则。民间借贷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例如,不能将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像赌博、贩毒等。 总之,合法的民间借贷受法律保护,但借贷双方都要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基本原则,这样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