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离婚,财产归女方所有的约定是否有效?


一旦离婚,财产归女方所有的约定在符合一定条件时是有效的。首先要明白几个关键概念,离婚协议是夫妻双方就解除婚姻关系、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达成的书面协议。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个人财产则是夫妻一方在婚前就拥有的财产,或者婚后明确只归一方的财产。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这说明,如果夫妻双方自愿、平等地签订书面协议,约定离婚时财产归女方所有,该约定通常是有效的。 不过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果涉及的财产是夫妻共同财产,在办理完离婚登记手续之后,若男方反悔,他可以在特定的期限内,针对财产分割问题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因为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置,还需依据法律规定最终确定。《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也就是说,如果财产赠与没有办理公证,且不属于特殊性质的赠与,在财产权利转移前赠与人可撤销赠与。 另外,如果该约定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或者协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比如将违法所得约定归女方所有,那么这样的约定会被认定无效。 总之,若想让“离婚财产归女方所有”的约定有效且顺利履行,最好在签订协议前咨询专业律师,确保协议合法合规,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相关概念: 夫妻共同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共同取得的财产,比如婚后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等。 个人财产:夫妻一方在婚前就已经拥有的财产,或者婚后明确只归一方的财产,像一方的婚前房产、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等。 公序良俗: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指社会的一般利益和基本道德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