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协议不公证是否有效?
我和家人打算签订一份财产协议,对家里的一些财产分配做个约定。但有人说不公证可能没效力,也有人说没关系。我就想弄清楚,这财产协议要是不拿去公证,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呢?
展开


财产协议不公证也是有效的。公证并不是财产协议生效的必要条件。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首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简单说就是签协议的人得是能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比如成年人,未成年人或者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签的协议可能就有问题。其次,意思表示要真实,也就是签协议是双方自愿的,不存在被欺骗、被强迫等情况。最后,协议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公序良俗可以理解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和秩序准则。只要财产协议满足这些条件,即使不公证也具有法律效力。 不过,如果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协议。同时,撤销权在一些情况下会消灭,比如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等情况(《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 。 相关概念: 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意思表示真实:是指表意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与其内心真实意思一致。 公序良俗: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和一般道德 。 显失公平: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