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为子公司担保是否合法合规?
我在一家国企工作,最近公司高层打算为子公司做担保。我有点担心这样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会不会给国企带来不必要的风险。我想了解一下国企为子公司担保在法律上有哪些要求和限制,怎样做才是合法合规的。
展开


国企为子公司担保,在法律层面是有相关规定和要求的。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担保的概念。担保就是在债务关系中,为了保障债权人的利益,由第三人提供保证、抵押、质押等方式,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担保人承担相应责任的一种法律行为。对于国企为子公司担保,《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十六条规定,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前款规定的股东或者受前款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前款规定事项的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国企作为公司制企业,同样需要遵循上述规定。也就是说,国企为子公司担保需要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经过相应的决策程序。如果公司章程规定需要董事会决议,那就得经过董事会同意;如果规定要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就必须经过股东会、股东大会的批准。而且,如果公司章程对担保总额和单项担保数额有限制,那么担保金额不能超过规定的限额。此外,从国资监管的角度来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也有相关规定来规范国企的担保行为,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企在进行担保时,需要充分评估担保风险,确保担保行为符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如果担保行为不符合公司章程或者国资监管规定,相关责任人可能会承担法律责任。总之,国企为子公司担保并非不可以,但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公司章程进行操作,充分评估风险,以保障国企和国有资产的安全。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