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是否有刑事责任?


金融机构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是否承担刑事责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相关法律概念。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包括外国货币、外币支付凭证、外币有价证券等。而将境内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的行为,在法律上可能涉及逃汇等违法犯罪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数额较大的,对单位判处逃汇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单位判处逃汇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从上述法律条文可以看出,如果金融机构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境内外汇转移到境外,且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标准,那么该金融机构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就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这里的“数额较大”,在司法实践中会有具体的认定标准。一般来说,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单笔或者累计数额在五百万美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不过,如果金融机构的外汇转移行为是经过国家外汇管理部门批准的,符合相关规定和程序,那么这种转移行为就是合法的,不会承担刑事责任。例如,金融机构因正常的国际业务需要,在按照规定向外汇管理部门申请并获得批准后,将境内外汇转移到境外用于对外贸易结算等,这是被允许的。 综上所述,金融机构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关键在于其转移行为是否违反国家规定以及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数额标准等条件。金融机构在进行外汇业务操作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外汇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业务的合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