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一定是过失犯罪吗


交通肇事罪通常是过失犯罪,但并不绝对。 首先来说说什么是过失犯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就是过失犯罪。而且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罪中的过失,主要体现在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上。比如常见的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疲劳驾驶、明知车辆有隐患仍上路等行为,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可能是明知故犯,但对自己的这些违章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应当预见却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最终导致了严重后果,这种情况下就构成了交通肇事罪中的过失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不过,如果在交通肇事事件中,行为人的主观状态是故意,那就可能不构成交通肇事罪,而是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或故意杀人罪等其他犯罪。比如,行为人故意驾车冲撞人群,这种故意造成危害后果的行为,就超出了交通肇事罪中过失的范畴 。 所以说,判断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以及是否属于过失犯罪,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和具体的犯罪情节等多方面因素。不能一概而论地说交通肇事罪一定是过失犯罪。 相关概念: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行为。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