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敲诈勒索罪立案标准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敲诈勒索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它严重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要了解最新敲诈勒索罪立案标准的法律规定,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吓唬、威胁别人,让别人把钱交出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这意味着一般情况下,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达到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公安机关就会立案处理。不过,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所以具体的立案标准会有所不同。比如在经济发达地区,立案标准可能会接近五千元;而在经济相对不那么发达的地区,立案标准可能会是二千元。 此外,该解释第二条还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形,即使敲诈勒索的财物数额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本解释第一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一)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的;(二)一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的;(三)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四)以将要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者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相威胁敲诈勒索的;(五)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的;(六)利用或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新闻工作者等特殊身份敲诈勒索的;(七)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例如,某人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这次又实施敲诈勒索行为,虽然数额没有达到当地“数额较大”的标准,但达到了该标准的百分之五十,公安机关也会立案。所以,敲诈勒索罪的立案标准不单纯看数额,还会考虑行为人的过往情况、敲诈对象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因素。了解这些法律规定,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防范敲诈勒索行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