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群体方面的法律有哪些内容?


特定群体是指在社会中由于年龄、生理、经济等因素而处于相对特殊地位的人群,比如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法律为了保障这些群体的合法权益,制定了一系列专门的法律法规。 首先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专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律。它涵盖了家庭赡养与扶养、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优待等内容。例如,该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这就明确了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责任不仅包括物质方面,还包括精神关怀。 其次是妇女权益保障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致力于保障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它规定了妇女的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利以及婚姻家庭权益等内容。比如,在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方面,法律禁止用人单位在录用女职工时,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或者提高对女职工的录用标准。 再者是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构建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的全方位保护体系。该法第三条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比如在学校保护中,学校应当保障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开除、变相开除未成年学生。 最后是残疾人权益保障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旨在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它涉及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例如,该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在职工的招用、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