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针对特殊群体具体有哪些法条?
我想了解下民法典里对于特殊群体的保护规定。我身边有些老人、儿童还有残疾人,感觉他们在生活中会面临一些困难和风险,不知道民法典里有没有专门针对他们权益保护的具体法条,想学习了解下,以后也能更好地维护他们的权益。
展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诸多针对特殊群体的法条,这些特殊群体主要包括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 首先是未成年人。根据民法典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这一法条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因为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认知和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这样规定能避免他们因一些不恰当的民事行为遭受损失。此外,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这从家庭层面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和成长环境。 对于老年人,民法典也有相应保障。第33条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这为老年人在身体和认知能力下降时提供了保障,他们可以提前安排好自己的监护事宜,确保自己的生活和权益得到妥善照顾。同时,在继承编中,也有对老年人权益的保护,比如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残疾人同样受到民法典的保护。在侵权责任编中,如果残疾人因他人的侵权行为受到伤害,侵权人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以弥补残疾人因侵权行为遭受的损失,帮助他们恢复生活和健康。并且,在合同编中,如果残疾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合同的条款可能会因显失公平等原因被撤销,以此保障残疾人在交易中的合法权益。 总之,民法典通过一系列的法条,全面地保护了特殊群体在各个方面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