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民法典中有哪些令人关注的要点?
想了解2024年民法典里比较受关注的部分,平时对法律不太懂,但感觉民法典和生活息息相关,想知道这一年里民法典有没有什么新的或者特别值得关注的点,好让自己在生活中也能多留意,维护自身权益。
展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它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2024年,民法典有不少令人关注的要点。 首先,在财产权保护方面,民法典为产权界定、继承权、债务关系等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法律依据。比如在产权界定上,明确了不同主体对财产的权利范围,这就好比给每一项财产都贴上了明确的“归属标签”,让大家清楚知道这财产到底归谁管、谁能用。《民法典》物权编对各类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等都做了详细规定,保障了人们对财产的各项权益。 其次,民法典的核心原则如“意思自治”和“公平原则”,有效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价值取向。“意思自治”简单来说,就是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就像两个人签订合同,只要双方自愿、内容合法,就可以按照商量好的来。“公平原则”则要求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不能一方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者一方的权利义务严重失衡。这些原则有助于减轻社会矛盾,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再者,在新兴经济和社会行为方面,民法典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各类交易与交互日益丰富,民法典为数字化交易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框架,尤其是在电子合同、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为交易的安全性和合法性提供了保障。例如电子合同,它规定了电子合同的订立、履行等规则,让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一样有法可依。 相关概念: 意思自治: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公平原则: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要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