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逃出资罪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和朋友一起开了家公司,最近发现有个股东好像偷偷把出资的钱转走了,我怀疑他抽逃出资。我想知道在法律上,认定抽逃出资罪有哪些依据,以便判断他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维护公司和我们其他股东的权益。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抽逃出资罪,通俗来讲,就是公司的股东在公司成立之后,把自己投入到公司的资金偷偷拿走,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下面为您详细介绍抽逃出资罪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规定,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是对抽逃出资罪的刑事处罚规定,明确了抽逃出资行为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时要承担的刑事责任。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这条规定从公司法律层面,明确了股东抽逃出资是被禁止的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抽逃出资罪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对于“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法律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一般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案件情况进行判断。通常包括抽逃出资的数额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抽逃出资行为对公司经营造成的影响、是否导致公司无法正常运营、是否损害了其他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等。
如果股东实施了抽逃出资的行为 ,但数额较小、情节轻微,可能不构成抽逃出资罪,但仍然违反了《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可以要求该股东返还抽逃的出资,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总之,抽逃出资罪涉及刑事和公司法律等多方面的规定,在判断是否构成该罪以及如何处理时,需要依据具体的法律条文和实际情况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