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不准出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法定不准出境是指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某些特定情形下的人员不被允许离开中国国境。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社会秩序以及保障司法程序的正常进行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了几种不准出境的情形。一是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这里的有效出境入境证件,就好比是你出国的“通行证”,如果没有这个“通行证”或者故意躲避检查,那肯定是不能出境的。例如,你的护照过期了却没有及时补办新的,这种情况下就属于未持有效证件,边防是不会放你出境的。 二是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这是为了保证司法程序能够顺利进行,避免相关人员逃避法律的制裁。比如,一个人因为犯罪被法院判刑,但刑期还没结束,那他就不能出境,要在国内服刑;如果是涉及刑事案件正在被调查的嫌疑人,也不能随意出境,要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 三是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境的。在民事案件中,如果法院认为当事人出境可能会影响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就有权作出不准出境的决定。比如在债务纠纷案件中,债务人如果要出境可能导致债权人无法追讨债务,法院就可能会限制其出境。 四是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被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遣返,未满不准出境规定年限的。这种规定是对违反国(边)境管理相关规定的一种惩戒和约束。比如,有人曾经非法去其他国家打工,被遣返回国后,在规定的几年内是不允许再次出境的。 五是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决定不准出境的。国家安全和利益高于一切,对于那些可能对国家造成危害的人员,国家当然要限制其出境。比如,掌握国家机密的人员,如果有危害国家安全的嫌疑,国务院相关部门就会决定不准其出境。 六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准出境的其他情形。这是一个兜底条款,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其他特殊情况。总之,法定不准出境是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定情形的,每个人都应当遵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