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挂靠在另一个企业名下有什么法律后果?


企业挂靠指的是一个企业(挂靠方)为了获得某种经营资格、资质或者其他便利条件,而依附于另一个具有相关资格或资质的企业(被挂靠方),并以被挂靠方的名义进行经营活动。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存在诸多规定和风险。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明确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这意味着在建筑领域,企业挂靠是被严格禁止的行为。一旦被发现,根据该法规定,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对因该项承揽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与使用本企业名义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在其他行业,虽然没有像建筑法这样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但根据《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效力的规定,如果挂靠行为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存在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等情形,相关的挂靠合同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于被挂靠方而言,可能会面临诸多潜在风险。比如,挂靠方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债务纠纷,债权人可能会要求被挂靠方承担责任。因为从外部来看,交易相对人往往是基于对被挂靠方的信任而进行交易的。此外,如果挂靠方的经营活动存在违法行为,被挂靠方也可能会受到牵连,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 对于挂靠方来说,虽然通过挂靠获得了一定的经营便利,但如果被认定为挂靠行为违法,其经营活动可能会受到限制,甚至可能会面临罚款等处罚。同时,如果与被挂靠方产生纠纷,由于挂靠合同可能无效,其权益也难以得到充分保障。总之,企业挂靠行为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无论是挂靠方还是被挂靠方都应当谨慎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