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共同诉讼自认的法律效果是怎样的?
我在一场必要共同诉讼里,其中有个当事人作出了自认。我不太清楚这种情况下,这个自认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效果,对整个诉讼进程和结果会有什么影响呢?很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法律规定。
展开


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同一的,法院必须合一审理并合一判决的共同诉讼。而自认,通俗来讲,就是当事人对对方提出的不利于自己的事实表示承认。 在必要共同诉讼中,自认的法律效果有着特殊的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在必要共同诉讼中,其中一人或者数人作出自认而其他共同诉讼人予以否认的,不发生自认的效力。这就意味着,如果在一个必要共同诉讼里,有一个共同诉讼人承认了对方提出的某个不利于己方的事实,但其他共同诉讼人不认可,那么这个承认就不能被认定为有效自认。这是因为必要共同诉讼中,诉讼标的是同一的,共同诉讼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是紧密相连的,不能由其中一人的自认来决定整个共同诉讼的结果。 然而,如果其他共同诉讼人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经审判人员说明并询问后,其仍然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项事实的承认。这其实是一种法律上的拟制自认,目的是为了提高诉讼效率,防止当事人通过拖延或者不表态来阻碍诉讼进程。 从法律效果的角度来看,一旦自认成立,对于作出自认的当事人来说,就免除了对方当事人对该事实的举证责任。也就是说,对方不用再费劲去证明这个事实了,法院会直接认定该事实。而且,在后续的诉讼过程中,作出自认的当事人一般不得随意撤回自认,除非有充分证据证明其自认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 对于整个必要共同诉讼而言,有效的自认可能会对案件的走向和最终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因为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将自认的事实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之一,进而影响到对各方权利义务的判断和裁决。所以,在必要共同诉讼中,当事人对于自认一定要谨慎对待,充分了解其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