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散会产生哪些法律效果?
公司解散是指已经成立的公司,因公司章程或者法定事由出现而停止公司的经营活动,并开始公司的清算,使公司法人资格消灭的法律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公司解散产生的法律效果。
首先是公司进入清算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公司因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而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申请,并及时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清算组的职责包括清理公司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通知、公告债权人;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清缴所欠税款以及清算过程中产生的税款;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等。
其次是公司的权利能力受到限制。公司一旦进入解散程序,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便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它只能在清算范围内进行活动,不能开展新的经营活动。公司原来的代表机关和业务执行机关(如董事会、经理等)丧失权力,由清算组代表公司进行必要的民事活动。
再者是对员工劳动关系的影响。公司解散意味着与员工的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五项规定,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劳动合同终止。同时,该法第四十六条第六项规定,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最后是对债权人的保护。公司解散时,应当按照法定程序通知和公告债权人,债权人在规定的期限内申报债权。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如果清算组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涉嫌强奸被法院起诉了该怎么办?
拆迁回迁房是怎么补偿的?
醉驾一般会判刑几个月?
判决书判完的分割财产该如何转给别人?
有亲子鉴定后怎么上户口?
档口门前乱停车该怎么办?
聚众滋事多少人算违法?
开加油站需要什么手续和多少资金?
重大责任事故罪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有什么区别?
公户转个体工商户有哪些税收规定?
宝宝户口从女方父母家转到男方需要什么手续?
被驳回的诉讼请求是否还能再起诉?
刑事拘留后多久会被拘役?
烂尾楼业主如何维权?
二手房违约金的计算方式是怎样的?
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要如何审理?
医院收费高该怎么投诉?
离婚过错方可以分割财产的比例是多少?
怀孕期间女方是否可以提出离婚?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