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侵害有哪些法律规定?
我在生活中遇到有人侵害我的权益,听说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害。但我不太清楚法律上对于停止侵害具体是怎么规定的,比如在什么情况下能要求停止侵害,通过什么方式要求等,希望了解相关法律规定。
展开


停止侵害是一种常见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它指的是当加害人正在实施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时,受害人有权要求其停止该侵害行为。通俗来讲,就是让正在进行的侵权行为停下来。 从法律依据方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明确将停止侵害列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之一。该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七)继续履行;(八)赔偿损失;(九)支付违约金;(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十一)赔礼道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在适用停止侵害这种责任方式时,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侵权行为正在进行,即侵害行为处于持续状态。例如,邻居在公共通道上搭建建筑物,影响了你的通行,这种搭建行为正在进行时,你就可以要求其停止侵害。其次,该侵害行为具有违法性,如果行为是合法的,就不能要求停止。比如,执法部门依法进行的拆除违章建筑行为,被拆除方就不能以停止侵害为由阻止。 受害人要求停止侵害的方式有多种。可以直接向加害人提出,要求其停止侵害行为。如果加害人拒绝,受害人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请求法院判决加害人停止侵害。法院一旦判决加害人停止侵害,加害人就必须执行,否则将面临强制执行等法律后果。 此外,在知识产权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也都有关于停止侵害的规定。例如,当著作权受到侵犯时,著作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复制、发行其作品等侵权行为。这些规定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