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亲属有哪些法律规定?
我在处理一些法律事务时,涉及到近亲属的界定和权益问题。比如在继承财产、申请监护等事情上,不太清楚法律对于近亲属是怎么规定的,想知道近亲属具体包括哪些人,他们在法律上有什么权利和义务。
展开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不同的法律对近亲属的范围有不同的规定。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为近亲属。从这个规定可以看出,民法典所界定的近亲属主要是基于婚姻和血缘关系的亲属。比如,配偶是基于合法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属关系;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等是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亲属关系。 在一些法律事务中,近亲属具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在监护制度方面,依据《民法典》,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这里就体现了近亲属在监护方面的义务和责任。 在继承制度中,《民法典》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这表明近亲属在继承方面享有法定的权利。 另外,在刑事诉讼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与民法典的规定略有不同。在刑事诉讼中,近亲属可以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