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纳金有哪些法律规定?
我收到通知说要交滞纳金,不太明白这滞纳金到底是怎么回事。想了解下国家在这方面有啥法律规定,滞纳金是怎么算出来的,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滞纳金,有没有上限之类的,希望能有人给我讲讲。
展开


滞纳金是指行政机关对不按期限履行金钱给付义务的相对人,课以新的金钱给付义务的方法。它的目的是促使其尽快履行义务,属于行政强制执行中执行罚的一种具体形式。 在我国,不同领域对滞纳金有着不同的规定。以税收领域为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这意味着如果纳税人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缴纳税款,就需要额外支付滞纳金,而且是按天计算的。 在水费、电费等公用事业领域,虽然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统一明确滞纳金的具体标准,但一般是由供水、供电等企业和用户在合同中约定。如果用户没有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缴纳费用,企业就有权按照约定收取滞纳金。不过,这种约定也需要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不能过高。 另外,滞纳金是有上限规定的。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四十五条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金钱给付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标准应当告知当事人。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这就限制了滞纳金的无限增长,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滞纳金是一种督促当事人履行义务的手段,但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并且要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当事人在面对滞纳金问题时,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及时履行相关义务,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