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兼并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公司兼并是指通过产权的有偿转让,把其他企业并入本企业或企业集团中,使被兼并的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经济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法律风险。 首先是债务风险。在公司兼并时,被兼并公司可能存在未披露的债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企业法人合并的,其权利和义务由合并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这意味着如果兼并方没有对被兼并方的债务进行充分调查,兼并后可能需要承担这些未披露的债务,给兼并方带来经济损失。例如,被兼并公司可能存在隐藏的银行贷款、未支付的货款等债务。 其次是财务信息不实风险。被兼并公司可能会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夸大资产、隐瞒亏损等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帐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若因被兼并方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导致兼并方做出错误决策,兼并方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追究被兼并方的责任,但这一过程可能耗时费力,且兼并方可能已经遭受了损失。 再者是员工安置风险。公司兼并可能会涉及员工的岗位调整、劳动合同变更等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如果兼并方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劳动纠纷,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比如,未与员工协商一致就变更工作岗位和劳动报酬,员工有权要求按照原合同履行,甚至可能会要求支付经济补偿。 另外,还有知识产权风险。被兼并公司可能存在知识产权权属不清的情况,或者知识产权存在纠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相关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明确规定。如果兼并方没有对被兼并方的知识产权进行审查,可能会陷入知识产权纠纷中,影响公司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是反垄断风险。如果公司兼并达到一定规模,可能会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规制。该法规定,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如果兼并方未依法进行申报,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