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逃避执行有哪些法律规定?
我有个债务纠纷的案子,法院判我胜诉了,可对方一直拖着不还钱,感觉是在恶意逃避执行。我想了解下,法律上对于这种恶意逃避执行是怎么规定的,我该怎么维护自己权益呢?
展开


恶意逃避执行指的是负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当事人,为了规避执行,故意采取各种手段不履行义务的行为。在我国,对于恶意逃避执行有一系列明确的法律规定。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如果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这是从财产申报方面对被执行人进行约束,防止其隐瞒财产来逃避执行。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这里明确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将恶意逃避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纳入了刑事处罚范围。 此外,在司法实践中,法院还可以采取多种执行措施来应对恶意逃避执行的行为。例如,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法院也可以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包括限制乘坐飞机、高铁,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等,以此来促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 总之,法律为保障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针对恶意逃避执行制定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和措施。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